時間:2020-11-20 15:58:33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中國建筑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目前,我國建筑業建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建造了大量高、大、精、尖的工程項目。這些大型、超大型項目的成功建設,反映了我國建筑業已經具有好的設計能力和施工建造能力,可以自豪地屹立于世界建筑強國之列。值此佳節,舉國同慶,施工技術特推出:“奮斗70年,輝煌建設路”專題報道,向偉大祖國獻禮,祝福祖國**長青!
新中國水利水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水電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為加快建成小康社會和美麗中國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水電發展規模與技術難度不斷創造著各種世界**,以精湛的技術和精細的管理,建成了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電站和溪洛渡、向家壩、小灣、水布埡、糯扎渡、構皮灘、錦屏等一批大型水電工程,白鶴灘、烏東德等一批具有**水平的巨型水電工程正在推進建設之中。建設這些水電站大壩,需要一系列好、高的工程技術支撐,如高壩工程技術、高邊坡穩定技術、地下工程施工技術、長隧洞施工技術、泄洪消能技術,以及高壩抗震技術等??梢哉f,在所有這些工程技術方面,我國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世界上大的水電站是我國2003年建成投產的三峽水電站;高的碾壓混凝土壩(216米)是我國2007年投產的龍灘水電站;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233米)是我國2008年投產的水布埡水電站;高的雙曲拱壩(305米)是我國2013年建成投產的錦屏**水電站。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雙江口水電站的堆石壩,高度將達到312米,建成后將成為全世界高壩,刷新所有世界紀錄。
01三門峽水電站
被譽為"萬里黃河**壩"的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座以防洪為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刂屏饔蛎娣e68.84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91.5%,控制黃河來水量的89%和來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主壩長713.2米,壩高106米,樞紐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為國家大型水電企業。
在設計方面,三門峽水利樞紐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對于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庫的規劃,已經逐步形成系統的理論。這與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黃河規劃時對河流泥沙知之不多相比,是一個飛躍?,F已有了比較成熟的計算原則和方法,包括水利樞紐要有足夠的泄流排沙規模,水庫采用"蓄清排渾"的運用方式進行調節水沙和提高水利樞紐的綜合利用效益等。
02新安江水電站
新中國成立后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主建設的**座大型水力發電站
新安江水電站位于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鎮以西6公里的銅官峽谷中。新安江以灘多水急著稱,清代詩人黃景仁以“一灘又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的詩句來描繪其磅礴氣勢。
新中國成立前,錢塘江水利勘測處就曾將一份勘測報告呈交給國民政府行政院。然而,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政治腐敗、國力疲敝,再好的設想只能淪為空想。當時主持“錢塘江水利勘測處”的水利專家徐洽時,直到在新中國擔任新安江水電工程局總工程師才得償夙愿。
1952年,新生的人民政權再度啟動新安江水電站的勘測研究和開發論證。幾經討論,裝機66.25萬千瓦量級水電站方案被確定。
我國水電技術奠基人之一、新安江水電站總工程師徐洽時在該水電站設計中采用滑雪式廠房頂溢流布置,為我國在峽谷中布置水力樞紐開辟了途徑。
江河之子、新安江水電站設計副總工程師潘家錚創造性地將原設計的實體重力壩改為寬縫重力壩。大壩內部有20道寬縫,電站則是疊建在9個泄洪孔下方的。這樣的構造可以降低壩基揚壓力,在節省大量混凝土的同時,便于人員進入寬縫的空腔對壩體和壩基進行檢查和維修。這些新技術為我國的水電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新安江水電站是中國水利電力事業上的一座豐碑,為國家建設大型水電站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多座大中型水電站輸入了大量人才,被譽為“長江三峽的試驗田”。
03葛洲壩水電站
葛洲壩水電站標志著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已達到新高度
葛洲壩被稱為萬里長江**壩,它是長江干流上**座大型水電工程,被譽為20世紀中國水電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葛洲壩電站不僅是當時我國大的水電站,而且還是長江干流上的**座水電站,僅就其工程截流的難度,幾乎就可以說是之前沒有的。該電站270萬千瓦的裝機和14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約占當時**水電總裝機和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為我國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和保障。
為了盡快緩解當時華中地區工業用電趨緊的局面,1970年12月,正式批復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它的修建位置就定在湖北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下游2.3公里。
既要保障長江航道正常通航,又要防止泥沙淤積,做好長江截流,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們,采用縮小比例模型來模擬這一帶的地形及水流變化,經過反復試驗和論證,采取了一體兩翼的格局,按照“靜水通航 動水沖沙”的方案,成功解決了泄洪排沙問題;工程人員還利用單戧立堵的方法,僅用36小時就順利實現長江截流,這是歷史上**次長江截流,也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創舉。
04三峽水電站
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上宏偉的水利水電工程之一。從開始提出三峽工程設想,到三峽水電站**批水輪發電機組發電,歷經了漫長的85年。這既是一段風風雨雨、艱難周折的歷史,也是一段轟轟烈烈、發揚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歷史。
盡管葛洲壩工程**次實現了大江截流,但三峽截流的難度顯然要大很多。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成功。三峽工程兩次截斷長江,表明我國的截流技術高。按照水利專家鄭守仁提出的技術方案,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先后兩次成功進行截流?!叭龒{工程大江截流設計及施工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與世界上單項水力學指標高的截流工程相比,三峽工程兩次截流的流量、落差、流速三項關鍵水力學指標都比較高,其綜合困難程度在世界截流史上罕見。兩次截流成功,標志著我國河道截流技術已躋身高地位。三峽工程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設計金獎,其技術成果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三峽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巨大,總量達2800萬立方米,其中大壩混凝土澆筑量達1600萬立方米,高峰施工強度需要一年澆筑混凝土逾500萬立方米。在混凝土澆筑中運用了大量的新工藝和技術,使大壩混凝土澆筑技術達到**水平。
新型的混凝土原材料與配合比。三峽工程在**率先將工程本身開挖出的花崗巖破碎后用作混凝土人工骨料,利用性能優良的**粉煤灰作為混凝土摻和料,投入數百萬元研究混凝土配合比,包括進一步改進高性能的外加劑,使混凝土綜合性能達到高水平。
革命性的混凝土澆筑方案?;炷翝仓桨负团涮坠に囀谴髩位炷潦┕さ年P鍵。以往大壩混凝土施工采用的往往是間斷式的汽車運輸加起重機吊罐入倉的傳統澆筑工藝,三峽總公司引進了國外的大壩澆筑專用設備塔帶機。但是,塔帶機是上世紀80年代才開發出來的新設備,國外并無多少成熟經驗。實際使用中,三峽工程不斷創新,摸索總結出了一整套保證質量的施工工藝。借助這一套工藝,三峽工程不僅連續3年刷新世界混凝土年澆筑量紀錄,大壩混凝土質量也總體良好。
創新性的混凝土溫控防裂技術。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是大壩施工的“老大難”問題。三峽施工中的混凝土骨料二次風冷技術。盛夏時將拌和樓生產出的混凝土**預冷到7℃,并對高標號混凝土進行“個性化”通水冷卻;創造性地制定出“天氣、溫度控制、間歇期”三項預警制度,保證了混凝土溫控各個環節的質量。2002年三峽大壩裂縫被媒體曝出,專家診斷為表面向淺層發展的溫度裂痕,而非結構型裂痕,施工方和管理方對這一問題做了及時處理。在第三階段的工程施工中,右岸大壩沒有出現一條裂縫,創造了世界水電工程界的奇跡。
05烏東德水電站
我國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萬千瓦級行列的水電站
烏東德水電站從2015年12月24日開始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至今已經開工建設了4年時間。建設這座大壩高達270米的水電站面臨諸多工程難題,建設者在這里創造了無數個工程奇跡。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高高達270米,采用混凝土雙曲拱壩,為目前世界上高的雙曲薄拱壩。大壩底部厚度僅為51米。這樣的比例讓烏東德水電站成為目前世界上薄的300米級拱壩,纖細的身材要承載起特大型水電站的蓄水。為此,全壩采用低熱水泥混凝土,而且**壩體都用低熱水泥,這還是**次,這也是在世界水壩建造史上的一個創舉。
烏東德水電站大壩被譽為世界上“聰明”的大壩。大壩運用了諸多全新科技技術創新,比如特殊的溫度計,降溫;利器,大壩“天眼”,還有一鍵“灌漿”等。通過它們實時監控大壩的健康狀況,通過智能通水、智能灌漿、智能噴霧等一批自主創新的智能化技術,展示著中國筑壩技術智能建造的水平,水電工程建設進入智能建造2.0時代。
烏東德水電站計劃于2019年10月下閘蓄水,2020年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結束語
回顧歷史,中國水電70年砥礪前行,歷經風雨,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今天雖然我們已經站在了世界水電的**,然而,展望未來,推動能源轉型、兌現《巴黎協定》承諾的使命艱巨,中國水電依然任重而道遠,全體水電人將奮進新時代,譜寫新時代的水電華章。
【免責聲明: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時間刪除內容!】
來源:今日頭條
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6764183364325868045/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